曾小兔主題遊樂園 小兔動漫誌 台灣歌謠故事館 邦尼小館 小兔講堂 小兔私人頻道

出國留學二三事–準備篇

在UCSD拿到博士學位後,已經在兩間美國大學任教過,也擔任包括UCSD在內三間學校的研究所入學審查委員。在此跟大家分享一些自己的心得,也希望讓大家在準備出國留學這件事情方面有個第一手的資料。

我該不該出國留學?

出國留學,是條孤獨而漫長的道路,在異鄉奮鬥,同時還要背負經濟的壓力,若沒有想清楚,恐怕會像鬥敗犬那樣歸鄉。出國最主要的目的有兩個:為了在更好的環境下學習研究並且習得國內所沒有的知識;體會並瞭解先進國家不同的制度與文化,作為未來工作的參考。台灣雖然每年喊著要讓頂尖學府排進全球百大,然而卻始終沒有達到目標,最主要的問題在於大學教育政策的錯誤。為了騙取選票,讓人人有大學念,政府把原本應該全力發展公立學校的教育經費拿去補助私校,使得私校越來越沒有競爭力,公立學校也整天喊窮,形成三個和尚沒水喝的狀況,在台灣念研究所,更是深深地感受到經費與人力不足帶來的壓力。加上畸形的教授評鑑與升等制度,使得有衝勁的年輕教授只能作些小題目,更難成世界級研究的大器。因此,如果是希望將來從事教學研究工作的學生,那麼我強烈的建議你應該考慮出國一途。至於對教學研究一點熱誠也沒有,或是根本只想拿國外文憑回來騙騙人的,那我建議你還是別出國,一來丟台灣人的臉,二來國外研究所繁重的課業也會讓你喘不過氣。

出國留學是有錢人的專利?

我認識不少很優秀,也很有心繼續深造的同學,然而因為經濟的壓力,總對於出國留學這條路望而卻步。出國留學,真的是有錢人的專利嗎?事實上,美國的一流大學,為了維持良好的競爭力,多半會採用兩種策略,一種是透過如EMBA之類的碩士班學程,收取高額的學費,充實學校的財力;相對的,學校也都會以優渥的獎學金吸引世界各國想要從事研究的留學生,保持學校良好的學術聲譽。以小兔這次拿到的入學許可為例,當中除了學費與保險費由學校負擔外,學校還提供一年美金18000元的生活費讓小兔在當地生活用。因此,如果是經濟比較拮据,同時又有心攻讀博士班等研究類學程的朋友,建議不妨試著申請一下,也給自己一個機會。

小兔出身於貧寒的單親家庭,小時候物質的匱乏讓小兔只能專心唸書,也寄望透過教育的手段改變自己未來的社會地位。直到上了大學開始打打零工後,經濟狀況才比較有所改善。這次也是因為拿到了這樣的獎學金,才能一圓出國夢。除了學校本身提供的獎學金外,中華民國政府也提供了不少公費獎學金,儘管金額上沒有學校提供的這麼優渥,卻也是相當大的一筆數字,對於想出國的人而言,也是個不錯的支援。

留學前的準備

談到出國留學前的準備,很多人直覺地想到TOEFL跟GRE/GMAT之類的留學考試,這也是今天所要打破的第二個迷思。出國留學的準備,應該從大學入學的同時就要開始了。TOEFL/GRE這類的考試,其實只是國外學校選擇學生的門檻,而不是決定學生錄取與否的關鍵,對於工程類科系更是如此,畢竟這種純考英文或是類似機智問答的考試,根本無法看出一個學生是不是具有「作研究的潛力」。而最能直接反應一個學生是不是有作研究的潛力的,就是在校成績過去的作品了,就像美國大聯盟球隊選擇球員一樣,也是要根據球員本身的身體素質或是在各種比賽中的成績來決定這個球員是不是夠資格,或是有潛力成為大聯盟球員。因此,若是大學真的「由你玩四年」,那麼畢業後恐怕只能以成為名校的金牛的方式入學,而無法拿到獎學金了。以我為例,雖然我的GRE成績奇爛無比,但是最後還是靠著大學前十名,研究所第二名的成績以及總共七篇國際會議與期刊的論文爭取到了學校的青睞。

什麼時候該出國?該選擇什麼樣的學程?

什麼時候該出國?這其實是個很有趣的問題。小兔的建議是,如果本身條件夠了,而且也確定自己的志向就是想出國唸書的時候,就是最適合的時機。如果大學時期的在校成績優異,同時也確認了自己想要出國唸書,那麼就及早出國。國外的學程與國內不同,大學畢業生,同時希望未來從事教學研究的,就可以選擇攻讀博士班,而國外學校也會很大方的提供獎學金。大學畢業生,也可以選擇就讀國外的碩士班,不過國外的碩士班多半是設計給畢業後想直接就業的學生,多半只要修完課就可以拿到學位,國外也多半認為這些學生將來能出去賺大錢,所以不太給獎學金的。

小兔自己是有點後悔留在台灣念碩士班,因為據說不少學校不喜歡收已經有碩士學位的學生,也不知道是不是因此而收了不少學校的拒絕信。碩士班畢業後出國,比學士畢業出國還要更難。就像已經打了職棒的球員要到大聯盟一樣,除了潛力之外,已有的實蹟更加的重要,因為對國外學校而言,收這樣的學生是要拿來當作即戰力的,所以小兔念碩士的時候才努力的作研究寫論文,這些論文,也成為後來我獲得admission的主因。